备具、端盘上场、布具、赏茶、温杯、置茶、浸润泡、摇香、冲泡、奉茶、收具、端盘退场……在天山茶城5楼一间充满雅韵古风的教室内,常静正在为学员们展示一整套茶艺操作表演手法,行云流水,茶香氤氲。
在上个月落幕的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常静代表上海出征广州,在国赛精选项目——茶艺项目上摘得一枚银牌,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作为唯一一位参与国赛茶艺项目的上海选手,常静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进行了高强度的魔鬼训练。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她记忆犹新。
去年10月底收到通知的时候距离比赛只有不到两个月。虽然常静在行业里已经是资深级教员、评委,也经历了不少全国大赛,但参加如此高规格的比赛也是第一次。
时间紧任务重,她对此非常重视和谨慎。上海市茶叶学会和市茶叶行业协会得知后,也立即联手组建集训基地。行业专家和技能指导一起加入解读技术文件。
茶艺项目对手部操作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不但要做到准确,而且要优雅自如,这就需要参赛选手拥有强大的稳定性和充沛的体力。
集训期间,常静每天9点开始的第一课就是“举铁”,练核心、举哑铃。高强度的艰苦练习考验着她的毅力,一天训练下来全身酸痛。
每天的训练科目从倒茶水流的粗细高低,到托盘下蹲的精准角度等,每个细节都严格把控,整个流程反复训练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那时的常静每天训练时间都在10-12个小时以上,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体重一下子掉了6斤。
在前往广州比赛期间,她利用所有路上的时间背诵参赛流程和理论问答解析,甚至酒店的床都被她用来当做模拟赛场。
除了克服体力上的极限,在心理上常静也及时转换角色。
作为资深茶艺教员和评委,平时都是她对别人提出意见,而这次集训,为了最真实接近比赛现场,不少常静的徒弟和晚辈也加入团队,以观众和评委的角度对她的每个动作和细节提出修改意见。刚开始常静心里很不习惯,但慢慢地她发现,正是这些旁观者的眼睛让自己进步更快,动作更接近完美。
比赛通过参赛者的择水选器与水温、茶水比、浸泡时间等参数的科学设计与调控,充分展示茶的色、香、味、形等性状,品茗茶汤质量和泡茶过程来评定选手的技术水准高低。
赛场上,常静身穿一袭靛蓝色旗袍,优雅端庄,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娴熟而准确,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评审感受到了上海茶艺的海派风情。
据悉,这次大赛也是对将于2022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种子选手的选拔和培养。茶艺作为2022年世技赛的中国特色技能展示项目,常静作为候选人后续也将参与世技赛的集训。
茶艺是一门综合艺术,茶艺师在爱茶、知茶的同时也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鉴赏能力。而常静在琴棋书画、空间美学、挂画插花、文玩器具等都有所涉猎,这也正是她此次获奖的优势所在。
常静爱笑,甜美笑容下有着一颗坚韧的心,从2008年创业至今,她在茶这个行业已经坚持了12年。在她的“一山一味”工作室里每天伴着茶香讲述着一片片神奇树叶的动人故事……
作者:袁婧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