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关于三峡工程防洪能力的质疑,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陈桂亚进行了回应。
陈桂亚解释,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汛体系中的骨干工程,地位重要、效益巨大,但并不能“包打天下”。今年长江防汛紧张主要是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降水多导致的。特别是进入主汛期以来,长江流域共发生9次明显降雨过程,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四成。
“长江2020年第1号洪水”发生发展期间,三峡水库连“踩”5次“刹车”,有效避免了城陵矶站超保证水位。三峡工程本身有明确的防洪任务,主要是为了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堤防本身的10至20年一遇提升到100年一遇,提高城陵矶附近地区的防洪能力。
三峡工程本身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而汛期长江上游来水多年平均有3000亿立方米,因此需要择机下泄腾库。七八月份,三峡水库要留出充足的防洪库容来应对上游可能发生的更大洪水。
未来长江面临怎样的防汛形势?需要如何准备?
陈桂亚说,长江流域即将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流域降雨仍在继续,初步预计此轮洪水缓退后,三峡水库又会迎来新一轮来水。据介绍,长江委已下发调令将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由3.3万立方米/秒提升到3.7万立方米/秒,控制库水位上涨幅度,以迎战上游可能发生的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汉口以上江段、洞庭湖出口附近水位已经开始波动转涨。此外,据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测分析,7月下旬,长江上游、中下游干流附近降雨仍将偏多。
陈桂亚说,当务之急,仍是要做好巡堤查险工作。目前,长江中下游堤防经过长时间的洪水浸泡,一般险情有可能增加,亟须压紧压实责任,全方位动员力量,进一步充实提高巡堤查险力量,加强重点水库、堤防等巡查防守频次,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保障防洪安全。同时,要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局地洪涝灾害。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网
编辑:吴泽斌
责任编辑:王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