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第七届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实践工作站举行开学典礼,全市120名高中学生将进站完成为期40个学时的学习。青少年中医药文化读本同期线上发布。

“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实践工作站中医药实践工作站”作为25家上海市第一批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之一,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和附属医院的优势资源,与4个实践点(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市敬业中学、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高行中学)多方联动搭建。2021年,工作站“以科学探索为支点,创新青少年中医药普及与推广”项目获上海市科普贡献二等奖。
开学典礼同期,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的“小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系列”丛书线上发布。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曹锡康介绍,中医药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医药的发展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期待同学们通过工作站的学习实践和读本的阅读,成长为“中医小达人”,加入中医药大家庭。

“小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系列”丛书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介绍,经两年创作,丛书终于和小读者见面了。丛书共10册,是为小学生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汲取生活中的中医药常识,并学会用中医药理念和方法关爱自己、关心家人而编撰,希望小读者通过阅读不仅学到科学的方法,更能唤起并不断加深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此次丛书的编写特邀近年来已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或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为主题活动的中、小学教师组成团队,承担各分册文字稿的撰写任务。来自上海市杨浦开鲁新村第二小学校长薛蕾是丛书《护眼秘笈》的主编。薛蕾介绍,学校在开展“护眼秘笈”课程中,学生提出了许多与眼睛有关的问题,比如“眼保健操穴位怎么找”“视力检查为什么是E字表”“哪些食物对视力有好处”,教师引领学生探究问题、完成任务,将原本单项的知识输送转化为多元互动,通过设计制作,学生实现了创意物化,诞生了“穴位眼罩”“视力检测表”等,编写团队将实践过程转化为《护眼秘笈》读本,分享给更多的师生朋友,让大家都能体悟中医药文化之奇趣。
浦东新区竹园小学校长娄华英是《居家拾贝》的主编。娄华英认为,本草育人,拾的是“可信、可爱、可用的”中医药文化,育的是民族精神和创新素养。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她所在的唐镇小学、竹园小学全体师生人手一册,在繁忙的“在线教学”之余,学习体验“源于生活的中医学、香囊引发的大比拼、由一棵葱开始的小探究、诗琴书画中的新体验、茶杯里的春夏秋冬、阳台上的本草园、给自己设计练功房”等,这一切不仅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也唤醒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今天的小学生是明天走向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在丛书推荐语中说:“这套‘小学生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系列’,反映了各具特色的上海中医药教育成果,图文有趣生动,适合小学生口味,值得推广。”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