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因抗疫需要在网上招募志愿者。徐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从召令的属地退役军人中,临时组建一支20人的徐汇区退役军人应急志愿队医疗服务分队,并派驻当地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医疗服务支援。
大部分参战队员是没有学医的经历,他们报名只有最朴素简单的理由:曾经当过兵,永远是战士!人民需要、危难时刻,虽已脱下戎装,却又披上“大白”出征,发扬了军人不畏艰难、英勇奋斗精神。
组建当日,来自陆、海、空、武警、消防部队的退役军人,年龄从22到56岁,经过培训后即刻上岗。李季是医疗服务队领队,半年前刚退休,也曾几次大病手术,但接到召令义无反顾参战。她说:“这种时刻能从事医疗支援工作,就觉得是和老同事们一起并肩作战,心里很踏实。”
为了更好支援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医疗服务分队主要编成物资组、消杀标本组,担负起较为繁重、复杂、危险的支援任务。物资保障组组长鲁绪乐曾参加过2008年汶川抗震救援。这次疫情发生后,他想办法找组织参加志愿服务。目前,他带领七名退役同志,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的核酸检测点配备和分发所需医疗耗材,并确保中心医务人员的装备分配。为保证物资及时发放,他们经常放弃休息时间。每次全市核酸大筛,凌晨4点就赶到岗位,协助医生分配发放物资,结束后又将余物带回消杀后,并重新归类安置,成为医务人员的得力搭档。
消杀标本组承担着医疗废物转运、协助核酸采样、核酸标本转运等高风险工作。从武警上海总队医院转业的严建耀,是这支队伍唯一当过军医的队员。第一天他就“全副武装”穿上大白,戴上专业口罩和防面罩冲在一线。先是开着小三轮车送医务人员下社区;又和队员张濠元、岳亦成等队员在专业人员带领下消杀医用废物;最后转战核酸检测标本的运送战场。
胸前贴着醒目的“徐汇区退役事务局”标志的退役军人,他们奔波、穿梭在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之间的身影犹如闪亮的军魂,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戎装虽卸,初心依然”的担当和赤诚。消杀标本组长孙奕刚腰伤未愈仍坚持上岗,他和队员李敏、胡佳、钱懿雍、张武超、徐明泉等人,发扬敢打敢拼精神和共产党员模范作用,全力以赴投入抗疫。
抗疫期间,他们不能开私家车,也没有公交车可乘,只能骑助动车甚至借助共享单车来回。但困难面前没有人退缩,只有担心不要因为自己居住的楼栋被封控而不能去支援。
冬天已然过去,春风拂面、绿叶繁花。正在一线抗疫的退役军人们坚信:不久后上海的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车辆、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还有买小菜遛狗健身的阿姨、爷叔们……这些熟悉的场景,是他们今天甘愿逆行、努力拼搏、希望早日重现的动力!
徐汇区退役军人应急志愿队医疗服务分队的支援,缓解了卫生服务中心抗疫压力。卫生服务中心高度重视队员们的健康,腾出场所供队员们午间休息,每天工作结束,安排每名队员做核酸检测,确保健康上岗。徐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组建伊始,指定带队负责人,做战前动员,提出抗疫要求、规范组织纪律、强调加强防范意识,确保自身安全,并安排一名事务局机关干部随时下沉卫生服务中心听取队员意见和建议。
作者:何易
通讯员:包向红 宋云龙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