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国家发布“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后,眼病诊治及长期管理已成当下发力重点。为推进长三角区域内眼科诊疗水平协调发展,切实将新技术、新疗法惠及沪苏浙皖的眼病患者,5月31日,由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智慧医疗发展联盟发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牵头、三省一市141家医院共同参与的“长三角眼科诊疗专科联盟”正式启动。
服务医疗卫生大局
长三角眼科诊疗专科联盟如何服务区域一体化下的医疗卫生大局?
“长三角眼科诊疗专科联盟”成立仪式暨第一届长三角眼科诊疗专科联盟高峰论坛上,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上海医疗服务的势头持续向好,医学技术的服务能力、辐射能力以及在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等方面,都将持续起到积极作用。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惠民、利民、便民,整合长三角各兄弟省市的医疗资源来提供高质量、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十分必要。该专科联盟在长三角区域内多学科工作机制、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智慧创新等方面的探索非常值得鼓励,期待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尽早行动,临床研究与技术尽快转化。”邬惊雷说。
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理事长朱仁明认为,长三角眼科诊疗专科联盟的成立具有四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是区域的一体化,将涉及到三省一市共41个地级市共2.2亿人口的眼健康,第二是从科普到预防到诊疗,再到医务康复的一体化,第三是产、学、研、医、政府和金融的协同发展,第四是线上线下融合一体化,也就是将线上智慧化手段与线下诊疗服务有效衔接。

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首席顾问傅晓也表示,几个月以来,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为抗疫做了大量工作,也做到了疫情防控和工作推进两不误,期待眼科诊疗专科联盟在成立后,更多百姓获益。

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首席专家、上海健康医学院首任院长黄钢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健康与医疗服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五官科“智慧医院”如何建?
长三角眼科诊疗专科联盟如何为患者高效诊疗,将实现哪些目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65岁以上人口逐年增长,2021年达2.0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20%。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与年龄高度相关的眼病发病率将持续提高。“结合互联网医院的线上模式,长三角区域内的眼科诊疗整体水准可以有更好融合与提升;近年来,我院与浙江宁波、湖州,江苏南京、徐州,安徽合肥、阜阳等医院都做了很好尝试。”长三角眼科诊疗专科联盟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说,长三角眼科诊疗一体化下的医疗服务若要长久,一定是双向的,“我在两年多前参观青浦长三角(上海)互联网医院时发现,一些疾病导入上海的情况很多见,如果患者所在的当地医院能实现同质化诊疗,又能形成适当的就医氛围,百姓就能免去长途奔波的辛苦。长三角协同一定是双向作用的!”
周行涛介绍,该专科联盟的工作目标包括:制定互联网智慧眼科诊疗技术标准、临床指南、管理规范,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建立眼健康大数据库,建设长三角区域转诊网络体系、互联网远程诊断平台,以及加强人才培训力度。
为解决疫情期间复诊患者就医难题,作为上海首家在疫情防控期间开通全市跨院复诊服务的医疗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日最高处方量超过4200张;以今年4月为例,该院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总量超过线下问诊,单日最高挂号数超过900次;此外,医院还为市民设计了线上下单的“取药码”,为配药者和代配者提供便捷。
“跨院复诊对医生来说相当于首诊,面对陌生的患者,需要医生更细心、耐心地了解病情。”周行涛说,这样的跨院复诊服务,也将逐步扩展到整个长三角地区。

目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所有专家的互联网医院权限均已完成认证,实现了线下与线上排班同步、同质,共涉33个互联网医院教授团队。
“2021年,我们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已拓展至国内9个地区14家医院。”周行涛说,下一步工作重点在于智慧医院整体提升,提升医疗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能力,搭建好跨区域、夸专科、跨时间空间的一体化互联网医院。
注重技术成果转化
同期举行的长三角眼科诊疗专科联盟高峰论坛上,以先进技术融入五官科诊疗为基础,沪苏浙皖眼科领域的医学专家发表主题演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沈晔结合多个手术案例谈到,人工晶体材料的发展超乎想象,手术效率和安全性也超乎想象,预示着屈光手术的未来将面临革新,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技能提升、科研协作具有重要价值。
江苏省中医院王育良教授认为,屈光手术的未来将涉及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生物光学、手术技术和规范等多层面,要注意“原生态自然环境”对眼视力和健康的意义。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廖荣丰表示,相较传统的白内障手术,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的撕囊比手工撕囊有更好的居中性、精确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手术后效果。
周行涛表示,围绕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医院、科室的专业度都需要跟上,“除了聚焦近视、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等专病外,我们关于互联网医疗的管理、配置也将持续向前,扎实做好智慧服务,提升数字化转型力度。”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